什么是抑郁症?

出处:办公室 浏览次数: 1次 发布时间:2016-09-29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特征是情绪(心境)低落,它往往还可以出现许多伴随症状,常见的有: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如果一个人出现情绪低落的同时伴有上述症状中的四项时,就可以确定存在抑郁症状了。    有了抑郁症状并不能诊断为抑郁症。因为正常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也会感到忧郁悲伤,据估计约15-30%成年人一生中某一时期曾出现过抑郁症状,但不一定都是病态。一般来说,只有程度严重、旷日持久、殃及日常社会或生理功能才算病态。这就是诊断抑郁症必须具备的时间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即抑郁症状持续至少2周,以及由此造成病人社会功能受损,或者给病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一旦达到病态,确诊为抑郁症,就应该及早进行正规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可望康复痊愈。

抑郁症分类

1 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是指既往健康或曾患有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抑郁状态。继发性是指大脑与躯体疾病、酒瘾与药源性等所有可查出的继发性原因。

(2) 内源性/反应性。内源性抑郁是指来自内部的,主要根据两个临床表现,即躯体特征性症状(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和病程的自主性,一旦发病,环境因素不再对疾病起重要作用。内源性抑郁症在目前医学上理解为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抑郁心境、兴趣丧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早醒以及情感的昼夜变化。它可能存在着某些生物学上的变化,受某些因素诱发,但病情呈自主性,病前有稳定的性格,需要积极地治疗,电休克、抗抑郁剂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反应性是指抑郁情绪由外界的因素引起,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始终起重要的作用。

(3) 精神病性/神经症性。精神病性抑郁是指患者除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外还伴有片断的或短暂的幻觉、妄想(妄想抑郁)或木僵(抑郁性木僵)。神经症性抑郁则不伴有重性精神病性症状。

(4) 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儿童抑郁症女孩多于男孩。

(5) 更年期/老年期。这是以年龄阶段来划分的一组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是指抑郁首次发作于更年期,不是任何其他因素引起。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5岁以上),以抑郁心境为基础,以焦虑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有较多的躯体等不适主诉,病程长,预后差。

(6)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组不典型的抑郁症候群,临床上常称之为抑郁等位症。抑郁情绪并不明显,且常被持续出现的多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等现象所掩盖。

(7) 季节性情感障碍。这是一类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的特殊的抑郁症。一般在秋末冬初发病,没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表现心境持久地低落,情绪忧郁,常伴有疲乏无力、头疼、喜欢觅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在春夏季自然缓解,至少连续二年以上秋冬季反复发作即可诊断,强光照射治疗有效。多见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