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对策与目标:
开展监测,预测周期性流行,控制儿童集体机构暴发,减少并发症。 
2、监测内容和方法: 
⑴监测的重要性:HFMD在我国流行年限较短,流行规律尚未掌握;病原的型别与变异有待尽早发现;周期性流行也应提前预测,这些都需要有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 
⑵监测内容: 
①病例发生的登记与汇总报告; 
②儿童集体机构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血清学诊断; 
③重点病例与流行爆发疫情标本的病毒分离、鉴定与变异监测; 
④人群中病原携带率、感染率; 
⑤集体儿童与散居儿童的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⑥患者病前、病后呼吸道、肠道排出病毒的持续时间,以及疱疹液、咽分泌物、粪便等标本检出阳性率; 
⑦病家及发生流行的儿童集体单位的生活用具传播及污染状况监测; 
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不同年龄人群的感染率、续发率; 
⑨有条件时,对水源、污水中与HFMD有关的肠道病毒监测; 
⑩病例临床特征与临床分型,并发症和转归情况 
其他如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监测;防治药物、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停学、误工时间与经济损失的估价。 
⑶监测方法: 
①建立长期监测网点:目的在于掌握发病与流行动态,观察趋势,长期设点可作为探索流行特征与规律的重要资料来源。 
②监测点主要监测项目: 
门诊监测点:病例登记,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诊断治疗、药物效果及临床分型。 
儿童集体机构监测点:病例登记与报告,协助采集标本,儿童易感状况监测,传播途径分析,发病率、病毒携带率、感染率监测,预防及控制措施评价。
③监测点工作应与面上流行病学调查相联系。 
3、预防措施: 
⑴通过卫生宣教,早就诊、早诊断,减少传播。 
⑵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手,早期发现患儿,早期隔离,同时做好日常用具、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消毒,防止传播。 
⑶HFMD患者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约7-10天。 
⑷密切接触病人的婴幼儿,可试用国产丙种球蛋白。 
⑸医疗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要实行预诊、分诊,或设专病诊室,减少候诊交叉感染,防止门诊用具、检诊器械传播。 
4.预防措施评价: 
⑴儿童集体机构暴发起数、发病人数,并与历年资料比较,以探讨不同的流行因素; 
⑵儿童集体机构暴发病例占病例总数的比例,以评价控制集体机构流行,从而减低发病水平的预防控制措施效果。 
⑶同班组二代发病率的统计分析,以评价早期病例发现后控制续发与流行的措施效果。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70号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70号